該如何消化內心討厭的人

俄勒岡小婦人
6 min readMay 13, 2020

--

▋備受威脅的安全感

通常,討厭的人會不時的威脅我們內心的安全感,不管對方是否有自覺一些顯而易見的狀況,如果無法排除避不見面,每交流一次,對安全感不穩定的那方,都會感到精神受傷,為了掩飾這種受傷,身體會自動升起一股厭惡的情緒,不自覺地想自我保護,將對方視為內心攻擊的對象。

▋安全感動搖的理由

這也很容易說明,每一個人都會有各種缺點,但要討厭一個人,你必須站在一個受影響會為自己帶來實際損失或創傷的位置,無論是關係上、經濟上、精神上、肉體上、物質上..都有可能,例如:對方是你的老闆、長輩、主管、競爭對象、父母...等,當你站在一個為了生存而無法真實表達自己感受的角色,感到缺乏選擇且無法脫身,日積月累不積壓恨意都很難。

▋解除厭惡不是靠原諒

有時候當人們大談原諒,其實很多時候討厭他人的一方,根本沒有要當面責難他人或是實際上做出言語或肢體攻擊的舉動,更多是痛恨這個無法避開的折磨,當下不能擁有有利於自我防護的選擇,而導致備感挫折,現代心理治療叢書甚多,誰不知道改變他人不如改變自己?誰不曉得良好的關係重要性等同於健康的運動和飲食,問題在於手中擁有的工具和資源不足以應對「討厭的人」帶來的威脅時,必須要佯裝無事的共處,更令人增添怨恨。

▋問自己:「對方的缺點如何威脅到妳?」

承之前所述,是人都有缺點,這本來是不干我們的事,但當一個人不得避開(假若那人是妳的伴侶狀況更糟!),勉強積壓容忍到內心對他人產生厭惡時,很明顯地對方的缺點正在傷害我們的弱點,舉例來說:

  1. 一個口出惡言的人,會傷害到內心軟弱容易自責的人
  2. 一個驕傲炫耀的人,會傷害到內心資源貧乏的人
  3. 一個自戀的人,會傷害到那些自我肯定不足的人
  4. 一個炫富的人,會傷害到那些拚死工作卻積攢不多無法翻身之人
  5. 一個自私自利的人,會傷害那些過於在乎他人感受的人
  6. 一個任性天馬行空的人,會傷害到那些小心謹慎者
  7. 一個沒責任感的人,會傷害肩負重任的人

很不幸的是,很多言論都導向人應該要懂得自我調適、檢討自己內心的弱點,對別人的厭惡就是內心脆弱的縮影,檢討受傷者本就是這社會無情的一部分,但事實上,人的內心都有弱點,這弱點不是一天、兩天形成的,如果妳沒有一個強大的心理支持關係,例如說溫暖長久的情誼或是來自一個充滿愛與智慧的家庭,檢討自己內心的弱點無異是又在傷口插上一刀,嗯,真是雞肋的幫助。

▋理解「令人討厭者」有沒有幫助?

如果一個令妳噁心厭惡的人,對妳的安全生活帶來陰影,那麼換個角度去思考:「為什麼他會變成這樣的人?」、「他是不是也沒得選擇?」、「也許站在他的角度看起來他反而委屈?」、「或許是文化問題導致認知偏誤?」、「或許他童年經歷某些事情導致這個扭曲的性格?」、「他令人討厭的部分並不能完全代表他的全部」、「他也有很多未知的優點」...諸如此類的苦惱地想了一輪後,有沒有怨恨比較消了呢?

我個人的經驗是:「大部份沒有!因為自己受到威脅的狀況沒有取消,一味的體諒對方只是短暫地自我安慰,或甚至增添內疚,無助於事。」

▋找出選擇會更有用一點

很多時候他人好不好真的不關我們的事、也輪不到我們去評價,但每當不安全感出現時,自我懷疑又在內心產生,往傷口再補一刀,這個時候,若對方要三不五時出現在生活中,真的是令人非常煎熬,對方也不可能人間蒸發!這個時候,那些建立「關係界線」的叢書真的幫的到妳!弱點不是鼻屎,不可以隨時彈開,檢討再多改變不了眼下緊急的折磨,妳會需要一些技巧:

  1. 【正向溝通技巧】有沒有一種對話方式,能完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,適切的表達需求及責任,練習不帶批評和指責的說話方式,適時表達感受和需求與事實,並且提出一個想法和對方交流,如果有人可以一起練習更有幫助。例如:聽到這樣的話我內心感覺很難過,我明白這些對話背後的用意是為我著想,但這件事情上負起責任的人是我,我需要更多的空間和尊重,如果能得到你的諒解,對我會是很大的支持。
  2. 【合作建立界線】如果雙方都因為處不來又避不開彼此,是否可以協議溝通一切界線,讓兩人的生活或工作的舒適度提升,例如:制定開會期間,每個人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,而不用擔心被任何人批評、羞辱,即便沒被採用,也能以尊重的方式供大家思考交流。
  3. 【拒絕/離開的勇氣】如果千方百計都改善不了,可能是因為長期的負面相處模式已經太深,積壓的容忍已經到了頂點,成為不可修復的關係,這時候,如果連照顧好自己失衡的情緒已經用盡各種方法卻不見效,那麼此時應該勇敢的拒絕一切會導致自己失控的狀況,以照顧好自己為第一優先:存活、平衡、修復、重建等,大膽的遠離和切斷關係。

▋技巧還沒內化,煎熬著怎麼辦?

技巧說起來都很有用,講出口時不但彆扭也不自然,這都是因為我們不一定會擁有良好的練習環境,內化正向積極的溝通方式。很多東西,特別是溝通,必須要在好的關係下面練習,才能養成內心的資源,不是那種叫你好好講話你就學得會的,如果那麼容易的話,這世界就不需要良好的環境,這是不現實的。

  1. 【承認自己需要幫助】無論是參加各式的支持團體,或是學習組織,為的就是在其中不斷的練習正向的溝通方式、建立正向的關係,勇敢地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並且尋求資源,接近那些高度意願一起學習的人,一步步用積極的關係強化正向資源。
  2. 【同理自己】了解與認識自己是如何被討厭者的特質影響,如果嘗試各種正向的技巧卻無法改善狀況,或感到力不從心,這時後妳其實需要的是在內心切斷所有負面的聲音,有紀律地為自己加油打氣,安撫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,產生的這些情緒,只是自然的生理反應,好好的照顧這些情緒,理解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,在乎別人的看法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,畢竟我們的大腦對於他人的舉動本來就相當敏感,為了幫助自己不要被他人影響心情,更應該花時間聽取自己內心的感受,汲取靈感,找出方法。
  3. 【為自己負責】我們都不是天才,沒有人知道最好的答案是什麼,只能從思考的選項中,選取較好的那個,而每一種選項的背後,都會有相應的責任與代價,只有自己能對自己負起責任,因此評估代價和風險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 當你真正的去認識自己,就能知道事物對自身的重要性,也才能夠勇敢的下決定。

--

--

俄勒岡小婦人
俄勒岡小婦人

Written by 俄勒岡小婦人

分享|學習|烹飪|故事|Taiwanese in Oregon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