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全美都在新冠狀病毒的大封鎖中,自三月起我就已經失去了兩份兼職的工作(一個餐飲、一個旅館業),由於先生有蠻嚴重的氣喘,這種呼吸道疾病對他有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,加上我本來兼職薪水就不高,於是就索性在家與社會隔離,以保平安。
這段時間,烘焙、做菜、漆油漆、陪狗玩、畫畫、養魚、照顧室內植物、打掃、幫挖土種菜成了我每天輪替的日常,同時間心裡暗自惦量,若有症狀去檢測就會損失3000美金(鄉下至今還沒有免費的檢測),若不幸住院一天10000美金,這種風險我根本冒不起;若出去找工作害老公生病,不但付不出治療費用也會失去老公穩定的薪水,隨隨便便就可以搞垮這個小家庭。
說也奇怪,可能是屬於外籍配偶、語言尚且不通,生存能力真的比較弱,在之前對這裡的基本開銷和服務開銷大吃一驚後,真心地以為省吃儉用可以幫助我們度過難關(幾乎每2~3周才買一次菜,只買必需品),雖然每月的收入幾乎都拿去繳了帳單,至少有能力買菜,加上我們訂了很多麵粉和米,餐餐都自己動手做,茶、咖啡、果汁都自己打,除了付出很多體力外,倒也沒有什麼不方便,頂多就是放棄娛樂、外食、休閒、購物而已,這是生活在臺灣比較難想像的。
屏除了醫療風險、消費風險後,在支出免強維持的情況下,竟然還意外地發現一顆未爆彈,那就是稅金!因冠狀病毒肆虐,政府把報稅的月份從4月延遲到7月,由於今年發生太多事,我們到4月份才開始試算稅金,先生本來就有儲蓄稅金的習慣,因為美國的課稅非常高,平常不準備屆時是繳不出來的,但今年經過試算,算出來的金額竟然會導致我們破產(比我們儲蓄的稅金多5倍金額),真是太莫名其妙了,以下就來解釋Why:
美國的稅金包含:聯邦稅(Federal Tax) 、醫療保健稅(Medicare Tax) 、社會保障稅(Social Security Tax)、聯邦收入稅(Federal Income Tax) 、州稅(State Tax) 、州收入稅(State Income Tax) 、房產稅(Property Tax) 、消費稅(Sales Tax)
1.先生以前工作的軟體服務公司,為了逃漏稅把所有員工簽成契約工作者,契約工作者在美國視為個人企業,稅金比受雇員工高出非常多(比受雇員工另外多出13%自雇稅金)!
2.我們搬到的鄉下(俄勒岡),是要繳州稅的(9%左右),之前在懷俄明不用繳州稅,所以也沒有存(這裡要幾千美金)。
3.由於搬到俄勒岡我斷斷續續打工的收入不穩定,先生的收入必須補貼家用以至於無法每個月都按時存下稅金。
4.事實上,去年先生離開了上一份契約工作,換到了一份收入比較少的工作,也間接導致每月可以存進稅金的金額,自去年9月就大幅減少,但納稅額度還是以高收入的那份計算。
這一認知的落差,真是給我們當頭棒喝,第一:原來我們對稅金的認知落差這麼大,先生以前單身也沒繳過這麼多稅,想說收入減少加上夫妻抵稅額增加,稅金應該會減少,沒想到不減反暴增!第二:州稅和自雇者稅金,每個級距繳的不同,先生婚後被加薪的那幾個月(公司裁員之前),我們剛好在辦理移民,所以也算是花錢的兇(文件、機票、手續燒錢兇),沒想到加薪也才每月多幾百美金,會導致隔年的稅金暴增成這樣(約總收入的33%,完全不合理),而且沒持續幾個月就被裁員了。
總之,目前有三個解決辦法:
1.找一個有辦法幫我們省錢的會計士事務所(目前試過一家,費用約260美金,試算金額比我們自己用軟體計算的還高,超不專業;正在洽談第二家,手續費約3~500美金,尚不知道可不可行。)
2.花幾百元美金跟政府申請長期分期付款計畫,但是會拉低信用額度;信用卡分期不可行,因為金額那麼大若只分三~六次,我們根本繳不出來,也會降低每月可以刷卡的額度,光收支平衡就已經很吃力。
3.借錢(這是最不得已的作法,但比分期好。)
總之,目前危機還在摸索應對方式的階段,主要是到美國一年多了,還沒熬出個穩定的生活,雖然也有心理準備不會那麼快,不過每一次都會發現新的「破產」可能,不免驚呼美國社會福利那麼差,政府吸錢的能力可是專家中的專家(光報稅這個動作本身是要花錢的,不是去國稅局臨櫃那麼容易),加上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,階級難翻身,貧富差距大,臺灣流浪漢比例約0.016%,但美國可是有大約1%那麼多,跟社會制度真的有很大的關係!